農達生化合作案例
news center對于農資價格,農民有點傷心,特別是買到含量不夠、以假亂真的肥料后,對作物沒啥好處,或許還有壞處,就會痛心疾首,說還是原來農資專營化好。
不知道有這樣心理的農民還有多少,光在今年后半年,就有不下10個農民說還是希望農資專營。由農資公司或者供銷社來銷售農資,加價加價,至少能買到真農資,價格是統一的,誰都沒有意見。
1998年國家取消農資專營的39號文件
可能是一個時期會有一個時期的矛盾吧,在1998年的11月16號,國務院就發了一個39號文件,主要是針對化肥的。取消了化肥的指令性計劃,化肥生產企業可以直接設點銷售肥料了,不再經過農資公司。
這個文件在當時有非常大的轟動,在之后的幾年內全國各級農資公司倒閉的倒閉,轉型的轉型,當然對于農民來說也是非常高興的,他們可以自由地選擇購買肥料了,還可以搞價格,不用再看農資公司的眼色了,也不用去批條子買肥料了。從當時的實際情況看,對于農民是個大好事,化肥資源豐富了,價格降下來了,農民也是歡天喜地。
取消專營后肥料產品日新月異
自從取消肥料專營后,我國的化肥生產品類是越來越多。誰都沒有想到,1998年還是尿素、碳銨、磷肥的單質肥料天下。剛取消專營,各種復合肥料就先后推出了,在經過了十幾年推廣后,現在已經把單質肥料除尿素外幾乎全部頂出了市場。
而在復合肥料的基礎上,分出來了緩釋肥料、水溶性肥料,使得市場上的化肥產品越來越多了。隨著國家對有機肥料的重視,各種有機肥料、生物肥料以及各種微量元素肥料、腐植酸肥料等異軍突起,各種新名詞層出不窮。
假肥料屢禁不止,肥料價格只上不下
農民想回歸農資專營,主要在于對假冒肥料的難以識別,對肥料價格的高啟不理解。盡管從1998年開始肥料放開,到現在二十多年了,農民對于肥料的認知還不是太全面,稍不留心就上當了,假肥料太多、假廠子更多,新產品太多,新花樣更多,農民有些應對不了了。
從肥料的價格上看,農民普遍認為肥料的價格超出了自己的期許,總感覺年年都在漲價,從來沒有主動降價的時候。若是這樣,倒不如國家專營,賣多少錢有國家給定價,農民也就別再操心肥好不好的問題,價格高不高的問題了。
農民對于肥料有諸多看法
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下,再搞農資專營恐怕困難會很大,首先化肥企業就不同意,而后是肥料經銷商這關也過不了,再一個肥料創新能力就會不足。不過話說回來了,如果有大多數農民朋友有這一愿望,當然國家會重視的,只是在沒有相應結果之前,大家還是積極提升下自己的肥料識別意識,多掌握些肥料行情知識,以免現在買下假肥了,或者高價買下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