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達生化合作案例
news center供應鏈是圍繞企業經營核心,通過對商流、信息流、物流、資金流的控制,從采購原材料開始,制成中間產品以及終產品,后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、制造商、分銷商、零售商、直到終用戶構建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,是產品生產和產品流通的集合。
對于企業來講,采用供應鏈管理是通過建立供應商與制造商之間的戰略合作關系,來實現三個終目的:一是提升客戶的大滿意度(提高交貨的可靠性和靈活性),二是降低公司成本(降低庫存,減少生產及分銷的費用),三是企業整體“流程品質”優化(錯誤成本去除,異常事件消弭)。然而,目前企業為了搶占市場份額,多采取多品牌+多產品+多渠道的模式,這就供應鏈帶來了壓力。
中國農資(制劑)市場低迷。自2016年產品市值出現斷崖式下跌,2017年及2018年雖有所上升,但仍是比2013—2015年市值低;產品銷量自2013年開始,截至2018年都是呈現下降趨勢;而產品處理面積自2017年開始,截至2018年,呈現快速下降。硅谷的一位CEO說過,經濟低迷,唯有低成本者可以生存。
低成本的要求導致供應鏈 時間被放在臺面上,其原因在于 是供應鏈的人在企業里所占比例多,第二是企業70%的成本來自供應商,供應鏈是除研發之外投入多的,第三是除去研發的話,企業大部分的資產項目都來自供應鏈。
多品牌、多產品、多渠道定義
多品牌,即根據不同市場細分的價值訴求,提供具有差異性的產品與服務,并利用母品牌或已有知名品牌,延伸發展多個子品牌或知名品牌,以形成一個立體的關聯的品牌體系。
多產品,即根據同一市場細分的價值訴求,提供相同的產品與服務,并簡單地給予不同的產品商標或形象(一品多牌),以形成一個相對簡單的產品系列。
多渠道,即指對同一或不同的市場細分,與多種渠道提合作,為用戶提供購買的便利性,以提高渠道與市場占有率。
目前,企業多采用多品牌+多產品+多渠道的模式才能搶占到市場份額,這也就帶來了供應鏈的挑戰。外企多品牌模式做的不錯,為了搶占市場份額也往多產品走,國內企業把多產品模式做到極致,現在投入研發做差異性,然后再向多品牌模式規劃。
對于市場營銷而言,多品種意味著批量小;對于供應鏈而言,意味著更低的預測準確率、更多的客單量、更多的SKU、更短的備貨時間、更低的低起運量、更高的物流成本、更短的采購周期、更復雜的供應商管理等;對于企業運營而言,意味著重資產運營,資金占用率高、供應商多。
具體來說對供應鏈的挑戰有這幾個方面:對客戶所做的營銷管理(市場、銷售、客服、產品、項目)面臨需求復雜的問題,即產品線長、產品SKU多、需求獨特、產品復雜度高;對供應商所做的供應管理面臨重資產運營的問題,即資金占用率高、供應商多、供應商管理復雜、成本高、效率低、質量風險高;對供應鏈協調與計劃而言,面臨著計劃復雜的問題,即計劃數據復雜、計劃判斷困難、緊急需求多、庫存高、庫存周轉率低、過期產品處理復雜。
如何來解決問題迎接挑戰呢?
單純指望“供應鏈管理”來解決問題是不現實的,這就需要企業運營的鐵三角以達到降低成本,提高效率的目的,一切為了企業利潤率服務。
對于產品管理而言,需要強化產品管理和體系化設計,降低復雜度驅動的成本,增加產品的差異性(有利于提高產品的競爭力)。
對于供應管理而言,為了達到低成本、高效率,需要提高供應商管理,共享供應鏈資源,輕資產運營,同時也需加強與營銷團隊的合作,而營銷管理為了產品有個不錯的價格,需要與供應管理一起改善供應鏈計劃中的判斷,控制庫存。
就供應鏈管理職能而言,“供應管理”應上升到戰略層面,“供應鏈”應參與“產品管理”與“營銷管理”,“供應鏈”應具備分析能力,以支持戰略制定與運營管理。
對未來的展望
對于供應鏈,是否可以思考下全產業鏈的問題?企業需要輕裝上陣,建設共享型供應鏈,提高全產業供應鏈的利用率,降低成本,這可能是未來變革的趨勢。在未來,多渠道不會局限于飛防、種子、電商等,全球很多服務于農業的企業,諸如大數據、食品安全、糧食采購等,這些企業可能成為我們未來渠道的一部分?
物聯網、智能制造、C2M等給了我們無限遐想,這些新概念在其他行業都有討論并且應用,相信在農業領域也會一步步實現,而人工智能的發展,5G時代的到來,大數據時代使得智能供應鏈也將成為現實,挖掘新知識,智能化的知識管理和更加實時有效的數據,來幫助企業提高決策的準確度。這些方面供應鏈都給扮演戰略性的角色!